9月13日,人文学院组织2025年新生前往晋江楼一楼校史馆参观,开启“知校爱校荣校”第一课。在讲解员引导下,新生们步入校史馆,在泛黄的史料、珍贵的实物与生动的图文展板间感悟知校爱校荣校初心。
01 校史脉络:六十七载砥砺前行
讲解员系统梳理了福州大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的发展脉络。从艰苦创业的初创时期、改革探索的恢复发展时期,到跻身“211工程”的建设时期及开启“双一流”建设的辉煌阶段,每一个发展节点都通过馆内陈列生动再现。
馆内“筚路蓝缕·长河卷”主轴展览通过图片、图表及实物展品,让新生沉浸式体验学校从创校初期的艰难到如今硕果累累的历史变迁过程。
02 三种精神:福大人的精神瑰宝
此次参观重点让新生理解了福州大学“三种精神”,这些精神凝聚成福大人的共同财富,为学校“双一流”持续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源泉。卢嘉锡先生展馆的珍贵科研实物保存完好、记录全面,更让新生们近距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
03 卓越校友:榜样力量激励前行
校史馆展示福大卓越校友事迹,为新生树立榜样。陈聪聪校友情系母校,捐资设立奖学金资助新疆、西藏及港籍学生;陈新楚校友捐赠1亿元人民币支持母校发展建设,为创业学生提供指导和实践基地。校友们的事迹激励新生发奋图强。

新生心得
滚滚历史长河水,巍巍福大浪花人。今日,我们参观了福州大学校史馆,我作为福州大学社会学的学子,有幸观摩福州大学沧桑巨变的历史发展过程,体会福州大学“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气概,感受福州大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温情脉脉。
福州大学自1958建校以来,从初创时期的艰辛到改革开放的回复发展,从“211工程”到双一流高校建设,涌现出数不尽的浪潮豪杰,凝聚出伟大的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张孤梅同志的创业精神、卢嘉锡先生的严谨治学、魏可镁院士的无私奉献,这三种精神感动我,激励着我,在之后的求学路上,用社会学学子的独特文科眼光去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和自身责任。
——社会学 郑灿阳
漫步于福州大学校史馆,犹如品读一部厚重的文学史诗。从1958年建校时仅有的四个工科系,到如今跻身“双一流”和“211工程”的综合性大学,六十三载春秋书写着福大的峥嵘岁月。馆内陈列的“怡山办学”老照片,无声诉说着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卢嘉锡先生的手稿书信,则诠释着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作为文学院学子,我特别关注福大人文脉络的延伸——从工科摇篮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演进历程,正是大学文脉传承的生动见证。那些泛黄的文献档案,不仅是历史史料,更是值得解读的文学文本。魏可镁院士等卓越校友的事迹,激励着我以笔为媒,记录时代,传承文化。
此次参观让我深切体会到:“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映照未来。我将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在福大这片沃土上,用文字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汉语言文学 付雨悦
此次参观是人文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增强了同学们作为福大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作为学校历史发展的写照和缩影,校史馆生动展示了福州大学六十五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发展成就,不断激励着同学们传承、发扬福大精神,在实践中知校、爱校、荣校。
图/成人网
文/欧梓锐